close

台灣會跟進負利率嗎?「我想應該是不容易吧!」3月底,央行記者會上,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在回應記者提問時,表示央行還有傳統貨幣工具,現階段不會採行負利率。

彭淮南指的「傳統貨幣工具」,就是降息。早在去年9月、12月,央行已連續兩季降息半碼,今年3月底再降半碼。對民眾來說,這代表著存款利率再度下滑,一年期存款利息看來已保不住1.2%。

連番降息提醒大家,台灣早已面臨低利率、低通膨、低成長的「三低」威脅,受影響的不只存款戶,金融業更是首當其衝。


體質史上最好股價卻摔

去年4月底、台股上萬點後崩跌,一度摜破7000點,這段期間,金融類股跌幅遠超過大盤。至今多數金融股股價還未回到去年8月股災時的最低點,就連國泰與富邦這兩大龍頭,今年初股價都創下三年來新低。

金融股長達半年的修正回檔,讓許多投資人傻了:「金融股這幾年不是獲利屢創新高?怎會跌這麼重?」

攤開金融股的財報,台灣金融業的確近年頻頻刷新營收紀錄。銀行、保險與證券投信這三大體系加總,2014年的稅前盈餘為台幣5428億元,較前一年大幅增長近33%,而2015年雖然成長明顯趨緩,但稅前盈餘也預估有超過3%的年成長。

「台灣銀行業的體質,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好的!」身為前任金融監理機關主管,轉任立委的曾銘宗當然感到驕傲。他翻開資料秀出「逾放比」「呆帳覆蓋率」這兩大指標,統計期間從2002年、第一次金改以來至2015年底,逾放比從11.76%降至0.23%,而呆帳覆蓋率則從14.29%增加38倍、至555%。

但即便如此,他說,面對大環境變差,金融業要再創獲利新高,挑戰不小。

 

信評機構「中華信評」今年2月發表《2016台灣銀行業展望》報告,封面點明「銀行業者2016年的獲利前景將會轉弱」。頭號肇因就是台灣出口轉弱、去年下半年央行又兩度降息,存、放款利差進一步壓縮

儘管利差愈窄、利息愈薄,但目前利息淨收入仍占本國銀行淨收益的六成,是最大金雞母。

為放大存、放款業務的收益,銀行只能「開源節流」。

去年以來,愈來愈多的銀行調降大額存款門檻,多是從500萬元調降為300萬元,也就是300萬元以上的存款利率將比300萬以內者來得低,根本不想收大額存款

而在放款上,則追求利差較大的業務。「例如對中小企業的放款利率較高,因為中小企業的bargain power(議價權)沒那麼大,放貸風險也相對高一些!」中華民國銀行公會理事長、臺灣銀行董事長李紀珠指出。

 

問題是,現在銀行滿手現金,但經濟成長趨緩,企業不投資、少有借錢需求。

近10年來,本國銀行的「存放比」一路下滑,2005年尚有九成,代表收100元存款,可放出去90元。去年卻只剩73.8%、創下新低,也就是存款總額有34.53兆元,但放款卻只有25.47兆元,等於約9兆爛頭寸在手。

賺不到利差,就找其他獲利活水。李紀珠表示,像發展財富管理以賺取收續費、財務操作、往海外拓點,及提升效能,例如整併分行、發展FinTech(金融科技)等,都是轉型之道。

 

「羊毛出在狗身上,豬來付!」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以此比喻,銀行的傳統業務雖流失,但未來是物聯網金融的時代,可從中找到新獲利模式,屆時利率將不再是問題。

目前,財富管理的手續費占本國銀行淨收入近25%。

「各銀行積極做大財富管理的大餅,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業務發展策略長傅文芳表示,像是導引存款戶去做類定存保單、購買基金,銀行就能從中賺取手續費,但財管業務的競爭愈來愈大,利潤也愈薄。

他觀察到,像是基金交易平台「基富通」、網路投保等線上投資工具逐一開放,「自己透過電腦、手機就能交易,投資人幹嘛還要跑到銀行去做財富管理?」他提醒,金融科技將會是轉機,但現下卻對傳統獲利模式形成威脅,銀行得先想方法解套。

但是,投資當然會有風險。3月初開法說會的京城銀行宣布今年配發現金股息0.5元,比起往年的1.5元,縮水2∕3、創四年新低。

京城銀董座戴誠志坦言,投資虧損影響獲利,因為「膽子小」,才少派股息,要多保留一點盈餘來對抗風險。

 

前幾年資金行情正好時,壽險型金控靠旗下壽險子公司投資,來衝高獲利。

但今年前兩個月出爐的財報可不精采,壽險獲利與去年的年增比多是負的。

去年,金管會已調降壽險業國內不動產投資報酬率門檻至2.555%,但國內房市轉空,依然很難達標。一年收入兩兆多的壽險業者最苦腦的,就是找不到適合的投資標的。

只能往海外走。今年3月初,金管會主委王儷玲召集各保險公司座談,業者就爭取放寬海外投資不動產的額度上限,不到兩週,金管會隨即從善如流、拍板定案。

「壽險業者往海外獵樓,最喜歡找具稀有性的標的,但全球熱錢流竄、競爭者眾,所以很心急!」傅文芳分析。

 2014年起,TRF(目標可贖回遠期合約)爭議頻傳,今年3月初,國內銀行又發生「假房貸」「假美鈔」事件,令人質疑金融業者急著搶生意,卻「螺絲鬆了」。

李紀珠指出,「假房貸」事件顯示銀行內稽內控應再加強,TRF爭議則是KYC、KYP(客戶風險屬性評估與產品風險揭露機制)做的不夠徹底。而不確定性風險上升,李紀珠也呼籲同業非常時期更要加強風控,避免得不償失。

「如果早五年打『亞洲盃』,國內金融業的情況會不一樣!」擔任兩年半金管會主委期間,力推國銀往外布局、金融整併、Bank3.0與FinTech等政策,曾銘宗遺憾還是不夠早、不夠快,他卸任的時後,國內銀行家數還有38家,他很擔憂中小型銀行撐不過去。

儘管許多金融改革已是進行式,但除了要夠快,還得夠好,才能因應風險。

 

文章來源  遠見雜誌

※ 文章及圖片內容有誤或侵權,歡迎來信告知我們,謝謝指教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豐澤百川股匯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