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1.jpg

英國脫歐公投六週以來,經濟活動幾乎急凍,為了減緩這種立即的衝擊,英國央行宣布降息,並加入量化寬鬆行列,投資人須注意吞噬市場的怪獸出沒。

 

英國脫歐公投不過六週,英國各項經濟指標便顯現出金融海嘯以來最黯淡的前景,像是研調機構Markit公布,7月分英國綜合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出現史上最大單月跌幅,同時也成為2009年4月以來最低紀錄。英國徵才暨就業聯合會(REC)的資料顯示,經職業介紹所在7月仲介的正職數量,創同年5月以來最大跌幅。這些都證明英國經濟活動在公投後急凍。

 

為了減緩這種立即的衝擊,英國央行8月4日宣布7年來首度降息,並重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(QE)計畫,包括購買600億英鎊(約2.5兆元台幣)的英國公債和100億英鎊(約4,200億元台幣)的英國企業債。

2.jpg

英國展開購債 效果很難說

而在兩個月前,歐洲央行(ECB)正式展開購買投資級企業債,金額無上限。上個月中旬ECB首度公布購買公司債的帳目,實施六週以來,每週買進3億歐元(約106億元台幣),總額104億歐元(約3,700百億元台幣),合計150多家公司。

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則在7月底宣布,將推出規模超過28兆日圓(約8.7兆元台幣)的刺激方案,來提振委靡不振的日本經濟,遠高於先前傳出的約20兆日圓(約6.2兆元台幣)。

日本銀行(央行)在隨後召開的決策會議,決定擴大購買指數股票型基金(ETF),金額約6兆日圓(約1.9兆元台幣)。這是日銀今年1月決定實施負利率政策後,時隔半年決定擴大寬鬆,但由於加碼幅度實在太少,市場相當失望。

主要國家央行一再寬鬆貨幣,到底能不能挽救經濟頹勢,成效尚待觀察,但是專家愈來愈肯定的是,央行已快耗盡彈藥了,這一點在日本央行尤其明顯。

巧合的是,在8月第一週澳洲與英國央行雙雙調降利率之後,券商美銀美林統計,自雷曼兄弟倒閉以來,全球各國央行降息次數總計已達到驚人的666次。「666」是《聖經.啟示錄》裡七頭十角野獸的名字,這個數字因此被視為邪惡的記號(看經典驚悚片《天魔666》便可明白),外國媒體還戲謔造了新字──「英國央行的野獸」(BoEast)。這種不吉利的凶兆,很符合許多經濟學家一再警告量化寬鬆是大災難,不但無法達到拉動成長與通膨的目的,反而可能造成無法收拾的後果。

由於英國央行的加入,投資級企業債已成為炙手可熱的投資標的。優質大企業身處在空前優惠的發債環境,借貸成本一再下降,不論發行多少金額,都會被市場立刻吸納。根據研調機構Dealogic調查,今年以來,美國投資級企業發行額已達5192億美元(約16.5兆元台幣),這還比不上去年同期創紀錄的7946億美元(約25.2兆元台幣)。因為價格大漲,債券殖利率反向下跌,美國投資級企業債平均殖利率現已降至2.85%,遠低於去年的3.67%。

美股驚漲 
投資大咖不看好

具有投資等級的公司並不多,央行這種購債計畫也被批評說是資助特定企業。然而,央行也是滿腹苦水;以歐洲央行來說,已經買到幾乎沒有政府公債可買,不得已只好買企業債。花旗集團估計,歐洲央行可以買的公司債大約有6750億歐元(約23.9兆元台幣),英國央行可以買的則有1.500億英鎊(約6.3兆元台幣)。

英國央行因為脫歐公投之後,英國公司債發行形同死水一攤,評估認為買公司債比買公債對經濟幫助更大,才做出這項決策。Dealogic指出,今年以來英鎊計價企業債只有八86億英鎊(約3,600億元台幣),是11年來同期最低水準。

另外,英國公債市場規模並不大,約1.5兆英鎊(約63.3兆元台幣),光是買公債,不足以達到量化寬鬆的效果。

除了公司債,另一個熱點市場是美股。近來,美股驚驚漲,三大指數頻頻刷新歷史高峰,代表市場恐慌心理的VIX指數則重挫到兩年低點。

這實在好到難以置信,但在市場行情出現這種不理性繁榮時,投資人就應該注意了。
《巴倫》週刊指出,8月初,新債券天王岡拉克(Jeffrey Gundlach)和舊債券天王葛洛斯(Bill Gross)都說不喜歡債市也不喜歡股市,同時,索羅斯(George Soros)、卓肯米勒(Stanley Druckenmiller)和伊坎(Carl Icahn)等知名作手,紛紛宣稱不看好股市。

最後就是商品市場。今年湧入商品市場的投資資金已超過500億美元(約1.6兆元台幣),巴克萊銀行指出,這是○九年以來最快速度。一方面是受油價回升吸引,另一方面利率不斷下滑,也令黃金等避險資產變得更富吸引力。然而7月分流入的資金減緩至24億美元(約762億元台幣),為去年12月以來最少,下半年商品行情是否退燒,值得留意。

 

 

 

文章來源 / 財訊雙週刊

※文章及圖片內容有誤或侵權,歡迎來信告知我們,謝謝指教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豐澤百川股匯中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